Files
traffic_management/大纲new.md
glowzz 6fb645a7c9 docs: 添加《关于健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框架草案
添加了一份关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框架草案文件,详细描述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组织实施等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2025-05-08 17:02:13 +08:00

4.4 KiB
Raw Blame History

《关于健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框架草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以"全要素感知、全周期协同、全流程智能"为导向,构建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退役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管模式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二)基本原则

  1. 系统集成: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体系,实现跨阶段数据贯通
  2. 智能决策深化BIM+GIS+AI技术融合应用
  3. 动态优化:构建数字孪生底座支撑闭环管理
  4. 协同共享:打造多方参与的数字化协作平台

(三)主要目标

到2026年实现

  • 新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覆盖率100%
  • 关键工序智能监控率90%以上
  • 全周期数据共享率突破80%
  • 运维成本降低15-20%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技术底座

  1. 构建全周期数字基座 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统一数据出口,多个平台共用、依托项目逐步迭代。将分散的平台经由统一的底座进行数据管理,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台,所有的派生平台都通过数据底座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

  2. 人工智能技术底座

    • 打造交通行业大模型实现“AI+交通”的创新应用
    • 建设专业A训练、推理平台
    • 围绕治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专业大模型。
  3. 物联网技术中台

    • 建设智能感知网络:部署物联网终端设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以设计BM模型为核心持续更新扩充实现设计、施工、养护、运营”一套模型、一套数据”

  1. 前期决策阶段

    • 开发智能选线系统:集成地质、生态、经济等多源数据分析
    • 建立数字沙盘:实现多方案虚拟比选与仿真推演
    • 推广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多专业云端协同作业
    • 构建知识图谱:集成规范标准、历史案例等设计智库
  2. 建设管理阶段

    • 建设智慧工地应用5G+边缘计算实现实时质量管控
    • 业财档体化:以工序管理为主线,以质量监管业务为核心,基于统一信息编码体系及数字签名技术,实现业务全链条管理
    • 开发工程大脑:实现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智能预警
    •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
  3. 运维管理阶段

    • 数字化管养:建立数字健康档案,全生命周期数据动态更新
    • 结构安全:
      • 结构健康监测:通过预防性养护降低结构灾害、减少养护成本,构建“毫米级”安全防线。
      • 养护数据挖掘:基于历年定检数据,对重点桥梁、重点构件、重点病害进行分析,反哺桥梁设计施工
    • 车辆运行安全:依托数字孪生推演能力,围绕“监测预测-研判-管控”的业务闭环,提供拥堵路段诱导管控预案、网络级、通道级车道级、个体车辆的多层级主动交通管控,实现科学的疏导和智能管控。
    • 智慧扩容:环境感知精准化、流量管控协同化、拥堵节点疏导、精细化车道管控、主线车道管控技术、匝道管控技术、优化标识系统、增设应急救援驻点、事前精准预判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标准体系

  1. 制定《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交付标准》
  2. 出台《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办法》
  3. 建立数字资产确权交易机制

(二)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1. 建设行业级算力中心
  2. 开发自主可控的工程软件生态
  3. 建立数字技术适配验证基地

(三)创新推进机制

  1. 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
  2. 建立数字化成熟度评价体系
  3. 培育第三方数字工程咨询服务

(四)深化协同治理

  1. 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
  2.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
  3. 完善数字安全防护体系

四、组织实施

开展试点示范遴选20个标杆项目先行先试

(二)建立评价机制:将数字化管理纳入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三)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数字工匠"培育工程

(四)完善资金保障: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引导基金